航天科技五院总体部着力孵化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群
原题: 五院总体部着力孵化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群,打造民用产业经济新增长点
航天机器人,有望落户寻常百姓家
近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结合今年“两会”提出的“打造中国版工业4.0”热点话题,梳理已有航天技术应用项目,以该部空间机械臂系统研究所(简称机械臂所)民用机器人领域三大重点项目——外科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及特殊环境操作机器人为抓手,积极推动航天技术成果转化,着力孵化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群。
目前,空间智能机械系统技术已经在国际空间站和行星表面巡视器上得到广泛应用,航天型号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随着我国空间站、月球探测、在轨服务等工程任务的逐步实施,总体部空间智能机器人系统技术不断提升,无论从技术实力还是工程应用经验等方面都为实现技术应用转化创造了积极条件。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两院院士座谈时指出,“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此外,北京市也非常希望航天军用技术能够实现向民用的成果转化,辐射、带动首都科研、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北京市的大力扶植,为总体部孵化机器人高新产业群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作为总体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特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将空间智能机械这一领域的蛋糕做大、做强、做精,形成良性循环的聚合式发展模式?机械臂所管理层认为,首先要靠技术实力说话。该所相继完成了大型一体化关节、末端执行器等核心部件研制,空间机械臂项目核心舱机械臂、实验舱机械臂双臂组合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攻克16项关键技术,空间智能机械技术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而在空间智能机械技术发展过程中生产出的轻量化关节、灵巧操作工具等产品,也被应用到了各行业的机械装置中,并在服务、医疗、制造、灾区救援、核电站、水下、战地运输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了航天科技成果民用转化。
曾经面临过因需求变化而险些丧失优势地位的窘境,机械臂所因而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为此,该所始终秉承“用户至上”的市场理念和服务意识,坚持“在用户需求牵引下开展创新”,想方设法提供好用、易用的产品,受到用户好评。
目前,该所空间智能机械技术成果应用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北京市科委重点支持项目外骨骼机器人、集团公司重点项目特殊环境操作机器人等一大批智能机器人产业纷纷落户总体部。总体部将目光瞄准未来10~15年空间智能机械系统相关型号任务的产品研制和技术开发。以三大民用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方向为主体的航天技术地面应用高新技术产业群正在孵化。未来,“高大上”的航天技术转化为“接地气儿”的民用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将不再只是美好愿景。(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