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原题: 追忆激情岁月 传承航天精神
亲历者披露: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天上转
4月24日,以“45周年,我们从东方红一号卫星走来”为主题的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座谈会,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举行。
曾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以及长征一号火箭研制发射的航天老专家重新聚首,观看纪录片《宇宙高歌东方红》,深情回忆当年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研制卫星及火箭的经历。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老同志还回忆了东方红乐音信号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进行广播的经过。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45年后,五院以组织座谈会的形式,回眸激情岁月,传承航天精神,收获精神启迪。
45年过去,当年活力十足的小伙子小姑娘早已青春不再。曾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副组长的潘厚任感慨:“我们的卫星还在天上转,但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已经走了”。
五院科技委原秘书长朱毅麟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特别怀念为推动我国卫星工程立项而不懈努力的钱学森、赵九章先生。正是他们的锲而不舍、孜孜追求,促成中央作出研制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决策,从而为航天事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不是冷死了就是热死了,我们的东方红一号热控做得很好,一直工作到寿命终结。此外,在卫星跟踪探测技术上也使用了先进的多普勒测轨技术。这些都为后续卫星研制发射打下了扎实基础。”参与了卫星研制的胡其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参与长征一号火箭研制的韩厚健说:“老一辈留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那种国家利益之上、大力协同、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值得后人传承。”
从事卫星研制的曲广吉对此表示赞同:“研制东方红一号时,我们都是成天埋头读资料做试验,从没有夜里12点以前睡过觉。一心想着为国家争光,早日把卫星送上天。”
应邀参加座谈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早年从事其他型号研制,没有参加东方红一号研制,但他对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意义认识很深:“卫星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引发新的军事变革,推动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有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以东方红一号为起点,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在应用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张履谦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今天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也要像当年老一辈航天人响应毛主席“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一样,勇于担当,承担起时代和民族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刘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