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汇聚航天 唱响劳动颂歌
——“中国梦·劳动美”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侧记
缤纷的五月饱含热情,中国航天热烈欢迎特殊的客人。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完成录制。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300余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代表、2015年“最美职工”作为受邀嘉宾走进航天,共同欢庆属于全体劳动者的盛大节日。
作为主会场的中华航天博物馆外洋溢着节日气氛
这场特别节目的主会场设在亚洲最大的航天博物馆——中华航天博物馆内。会场内,三枚火箭在舞台后方巍然矗立,装点背景;数十枚火箭模型环绕观众席,烘托氛围。会场两侧高高悬挂着带有“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热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九十周年”,“航天人向全国劳动模范致敬、向全国劳动模范学习”字样的条幅。
歌唱劳动模范
整场节目在雄浑的《五一序曲》中拉开帷幕。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劳动歌曲联唱、一线职工根据生产生活情景自编自导的舞蹈,在富有航天气息的舞台上轮番上演。
“坚定理想、牢记重托、敬业爱岗、奋发有为、永远跟党走、共圆中国梦。”劳模代表在会场发出的庄严宣誓,掀起全场高潮。
五院苗建印创新团队“灵魂人物”苗建印被请上舞台,接受主持人朱军访谈,讲述攻关经历……站在舞台上,苗建印身姿挺拔、笑容满面,双眸中透露着睿智、果敢。近年来,他带领着一支80后创新团队,为中国的“嫦娥”、“玉兔”、“北斗”缝制“冷暖衣”,他们的科研创新成果已经走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前沿。
央视主持人朱军采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苗建印创新团队“灵魂人物”苗建印
“在你的心目中航天梦是什么?”主持人朱军问苗建印。
苗建印说:“我的航天梦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让中国的宇宙飞船飞得越来越远,让航天技术离普通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对我们团队来讲,有温度控制需求的地方就是我们创新的舞台。航天的发展既能让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也能让我们利用太空资源,同时航天技术还能在民用领域大有作为。”
苗建印朴实的回答赢得了现场所有观众热烈的掌声,很多观众不由自主地向舞台上的苗建印竖起大拇指。
从打开遥远星空的通途,到踏遍万里海疆的征程,有太多像苗建印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在本职工作上默默奉献,驱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
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代表、2015年“最美职工”等300余人一起观看节目
余梦伦院士作为嘉宾参加了这次节目录制。他说,航天人作为劳动者的一分子,应该像劳模们学习,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做一个有用的人。“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很快,任务很重。我们要牢记使命、再接再厉,为实现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奋斗不止。”年近八旬的余梦伦表达了航天人的心声。
取材自航天科研工作的舞蹈表演
节目中,航天元素融入其中,航天气息十分浓郁:航天科研人员工作的场景、长征火箭发射的壮景,以及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嫦娥三号落月等画面不时在舞台大屏幕中闪现,将人们带入令人心驰神往的太空。
相声表演《我要当劳模》
相声《我要当劳模》对航空与航天的区别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表演者一句“航天留不住,还得回铁路”引来大家阵阵笑声,让人们在欣赏相声的同时,体会到各行各业劳模在本职岗位上的辛勤付出。
航天专家余梦伦院士的事迹被改编成山东快书,在曲艺说唱节目《群英汇赞劳模》中表演,唱响了“平凡的岗位不平凡,劳模精神代代传”的主旋律。
“中国梦·劳动美”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录制现场凸显航天元素
为何选择航天作为节目录制的主会场?节目总导演柳刚告诉记者,最近中央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战略思路,航天作为我国高新科技的代表在探索太空、智能制造等领域成就瞩目。他介绍说:“我们选择在中华航天博物馆这个中国人走向太空的起点举办这次节目非常有意义,更加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引领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精彩演出获得阵阵掌声
“实现梦想,拥抱天边彩虹,我们昂首再起航,共筑中国梦……”整场节目在歌曲《共筑中国梦》中圆满结束。这一晚,劳动者们璀璨的星光在航天沃土上闪亮。(姚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