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211厂面对改革大潮:画蓝图迈步子争主动

发布时间:2014-08-0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至今已经有104年的历史,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运载火箭总装集成企业和唯一的氢氧发动机制造企业。然而,历史和成绩都属于过去。“要焕发新的活力,211厂必须以变革争取主动。”该厂厂长马惠廷坚定地说,“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敏锐地、牢牢地抓住机遇。”

今年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211厂是百年老厂、大厂,历史遗留问题多。面对扑面而来的改革大潮,211厂将迎难而上,用破釜沉舟的勇气,实现企业新的转型和蜕变。

“六问”直面现状和问题

伟大的爱国者屈原曾写出《天问》,痛心疾首地对楚国历史和现状提出173个质询。分析211厂现状和问题,马惠廷也提出了发人深省的“六问”,引导全厂干部员工直面困难,主动出击。

“六问”一问任务,任务到底完得成完不成?二问管理,基础管理怎么了?三问经济,这样经营行不行?四问技术,企业引领航天制造业的优势体现在哪里?五问质量,现在任务量这么大,怎么保证质量?六问能力建设,有国家的大力支持,究竟应该怎么建设能力?

“六问”问出了211厂发展中面临的瓶颈:作为总装厂,保成功、保交付排在首位,但该厂上半年存在时间过半、任务未过半的现象,计划执行中存在一定推迟;厂从业人数占一院近五分之一,总收入却不到一院的十分之一,差距还很大;上半年出现了几个低层次质量问题,要求全厂必须进一步反思;先进技术研究离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将产品转化为产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有些单位没有从长远发展角度思考补充什么能力,或不知道先进生产线应具备什么……

“军品生产能力跟不上型号研制生产的需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保成功、保经济增长的压力,是当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面向产品、关注经营,增强在型号研制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对研制节点的敬畏感、执行力,以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以责任制落实确保任务完成,以技术创新加速能力提升,以加快能力建设突破短线瓶颈,以精细化管理确保型号成功。”马惠廷说道。

面对问题和阵痛,211厂不回避、不退缩,已经做好准备,迈开了改革的步伐。

“七领域”改革激发活力

“211厂已经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转型的方向和态度很关键,转型的执行力更关键。”马惠廷这样说道。

今年年初,211厂出台新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变化考核方式,强化对任务的考核;紧接着,该厂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考核管理,并增加了季度重点指标的考核;7月7日,该厂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总体方案》。在“身份不变、独立核算、创新模式、军民共赢”的总体思路下,厂梳理了现有军民共线项目基础,选定锻铸造、工装及非标装备两个项目,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实现军民共赢。

这些正是211厂全面深化改革而采取的系列举措。今年,新总装建设持续深入推进,除了“军民融合”领域,211厂还将从思想、军品、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体制机制、人才管理、航天文化等六个方面加快改革调整的步伐。

首先要解放思想。“我们必须加速观念转变,强化变革意识、经营意识、双赢意识。”马惠廷认为,思想必须到位,改革的步子才能迈得稳。在军品领域,211厂将着重在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强化领域谋划能力;建立差异化需求响应机制,增强市场开发能力;创新科研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机制,提升完成任务能力;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军品领域供应链体系。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关注经营”,有针对性地培育规模民用产业项目,强化子公司主业发展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经营效益的全面提升。

在体制机制方面,211厂将通过深入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实现释放组织活力、实现高效管理、建立经济纽带、有效管控风险的目标。在人才管理方面,211厂将在全面推进任职资格体系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搭建工艺师体系,以及打造军、民品经营管理职业化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此外,211厂还把航天文化的传承和丰富作为重要工作予以推进,围绕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和现阶段员工特征,引导员工价值观和行为,凝聚转型的信心和力量。

“通过全体领导干部的主动思考,创新工作,211厂一定能够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核心能力,推动企业更好发展。”马惠廷坚信,思想到位了,蓝图规划好了,步子迈开了,效果一定会呈现。(易涵 高鹏程)

相关文章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面开启深化改革大幕

航天科技集团有序推进深化改革工作

在深化改革中腾飞——访航天科技一院院长李洪

航天科技四院提质增效 加快推进转型发展

航天科技五院踏改革浪潮 当转型尖兵

航天科技六院:以改革创新实现液体动力跨越发展

航天科技七院深化改革从四个方面发力

航天科技九院深化改革挖“三山” 用“三招”

航天科技十一院: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航天529厂复材制造中心内外兼修应对任务大幅增长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军民融合”“双面向”发展

中国四维公司大胆尝试全新出发引进战略投资

航天科技一院一部:直面改革 踏浪前行

航天12所面向市场释放活力

四川航天工业集团破发展瓶颈 享改革红利

航天五院总体部变革与坚守 环环相扣招招相连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1号 邮编:100035 电话:010-66498800 传真:010-66498855 Copyright © 2010 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280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