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型号工作会报告解读

发布时间:2013-01-08     
       

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概览


任务更加繁重 风险更加巨大 挑战更加严峻

1.以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承载着中国航天技术的新突破、新跨越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要完成载人空间交会对接首次应用飞行任务,验证交会对接技术的可靠性;嫦娥三号卫星要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树立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又一里程碑。这些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承载着中国航天在技术领域的新突破、新跨越,备受全国人民关注和世界瞩目。

2.大型飞行试验和发射任务繁重,高强密度的任务形势成为常态

  宇航型号将完成16次发射,共计发射航天器20颗,除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任务外,高分工程将全面进入发射部署阶段,民用航天多颗卫星要实施发射;武器型号将完成多次飞行试验任务。总体来看,2013年集团公司大型飞行试验和发射任务十分繁重,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整体需求来看,这种高强密度的任务形势在“十二五”后期乃至“十三五”都将持续下去,成为常态。

3.以现役运载火箭百发量级组批投产为标志,宇航系统和导弹武器系统正逐步迈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现役运载火箭百发量级组批投产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相关产品将陆续集中交付。这些任务表明,集团公司已逐步进入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将给型号科研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和生产制造能力带来严峻考验。

4.多型运载火箭、卫星、飞行器和战略战术导弹的研制工作都将进入关键阶段

  集团公司将开展多个宇航和武器型号的研制工作,其中,探月三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高分专项等重大专项工程将全面实施;各型卫星与导弹武器系统研制任务异常艰巨。这些型号研制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将直接影响到集团公司“十二五”目标的实现。

5.重大专项工程、宇航及武器型号立项论证工作对集团公司未来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民用航天空间基础设施、深空探测等重大项目,东方红三号卫星B平台首发星、新型遥感卫星平台民用航天科研工程等宇航型号立项和论证工作十分紧迫;多个预研型号项目面临激烈竞争。这些重大专项工程及重点型号的立项论证工作,关系到集团公司未来长远发展,必须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有效推进。

6.国际市场开拓将进入新的阶段,实现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集团公司产品国际市场开拓任务十分艰巨,要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开展整星出口、发射服务和重点项目市场推介等活动;要确保产品出口项目顺利履约。

各单位、各型号落实措施和要求

  各级领导、型号队伍要始终牢记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承担的工作责任,切实汲取近年来历次重大失利的惨痛教训,正视问题与差距,正确认识2013年集团公司型号任务所面临的形势。

  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开展广泛深入的形势任务教育,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弘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搏,真抓实干,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1.正视问题、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各级领导、型号队伍要始终牢记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承担的工作责任,切实汲取近年来历次重大失利的惨痛教训,正视问题与差距,正确认识2013年集团公司型号任务所面临的形式。

  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开展广泛深入的形式任务教育,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弘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搏、真抓实干,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2.以责任制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深入落实

  各级领导要以责任制为抓手,真正将工作做细做实。一要做好领导责任落实,各级领导职责要清晰、明确;二要做好型号全要素项目管理责任落实,特别是“两总”系统要加强对型号项目全局目标的掌控,强化指挥调度,对型号全寿命周期内的大系统协调、分系统及配套单位协调负起责任;三要落实好质量归零及举一反三的责任;四要落实好关键节点、短线和重大问题的责任;五要落实好型号研制生产所必需的各项保障资源;六要强化对国际化战略的认识,加大产品立项和市场开拓力度。

3.深入推进精细化质量管理,全面提升风险分析和量化控制能力

  各单位要坚持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精细化质量管理要求,并不断细化完善,重点要抓好航天型号量化控制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按照《航天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要求》、《航天型号量化控制工作要求》等文件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并切实抓好落实。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关键产品的特性分析与验证、制造过程的精细量化质量控制、外协外购产品的质量管理责任等工作的落实,将风险管理与量化控制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促进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4.着力做好关键技术攻关工作,突破技术瓶颈

  攻克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是完成好型号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各单位、各型号要加强组织领导,配置优势资源,采取有力措施,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一要落实好技术攻关队伍,重点要做好相关前沿学科人才的储备和补充完善;二要充分利用好集团公司内外相关专业的专家力量,形成集智攻关的机制;三要建设好、利用好数字验证及模拟等手段,强化地面试验验证;四要鼓励和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刻苦钻研、吃透技术的良好氛围,促进型号队伍技术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

5.深入产品化工作,推动管理模式转型,提升产品和项目管理能力

  各单位、各型号要深入开展产品化工作,制定产品化率目标,将产品化工作由设计延伸到生产阶段,进行产品生产线单元及制造单元的建设认证;继续大力深化开展对院、厂所、型号项目和重点产品的管理评估,持续提升各项科研生产管理的成熟度,引导管理模式转型;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型号项目管理的试点和规范工作。

  通过上述措施,促进型号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型号研制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更好地适应高强密度常态化的任务形势。

6.进一步加强型号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型号队伍能力

  首先要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具备关键技术突破能力、技术统筹协调能力、风险识别把控能力的优秀人才,并充实到型号队伍更加重要的岗位;其次要针对航天前沿技术和前沿领域的任务,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深厚理论功底的急需人才,做好人才的配置和使用;三要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型号研制队伍、预先研究队伍等一线骨干人员的激励力度,激发各层次型号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要进一步探索型号队伍设置模式,加强产品化队伍建设,使队伍的结构和能力与型号需求更匹配。

7.统筹型号科研生产能力建设,保证当前型号任务的按时完成

  要加快航天核心能力体系建设,全力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立项;按照体系化和统筹建设的要求,加快推进关键基础产品、重大试验设施等项目的论证和落实;紧密围绕型号科研生产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型号研制保障条件和生产能力建设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和覆盖面。

  同时,型号科研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要建立健全安全科研生产责任制;要严格落实防间保密责任制,切实加强保卫保密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集团公司科研生产安全控制目标。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1号 邮编:100035 电话:010-66498800 传真:010-66498855 Copyright © 2010 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28027号-1